尹智欣官方网站
http://4857.diaosu.cn
尹智欣首页>文章>正文

身体的表情 -----孙振华

更新时间:2025-01-01 23:00:16 作者:尹智欣

尹智欣的雕塑不是古典写实主义雕塑的简单回归,其中有着丰富的解读空间。概言之,尹智欣的雕塑可以看作当代艺术中一种对人的身体的新的解读方式,通过他的雕塑中的人物的形体与动作,我们可以看到“身体”作为传统雕塑的主要形式,现在被赋予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丰富意味。

在西方雕塑的传统中,人的身体一直是多种民族文化、宗教、历史和政治意义的载体,它从来就不是纯粹生理性的、自然的表达,即使是以性崇拜为主题的原始雕塑中,人的身体也是作为具有奇异功能的生殖女神的符号而加以塑造的。雕塑史家孙振华博士认为:“雕塑中的身体从来就不是自足的身体,它总是根据社会的、文化的、政治的需要,因时因地,进行各种改变。在雕塑的身体性的历史上没有完整的身体,它们充满了被干预、被琢磨、甚至被践踏的痕迹。雕塑的身体是一个被社会塑造和赋予的过程,它总是受到人的控制,受到人的规范,被人编码。”作为性图腾的原始雕塑,现藏于奥地利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石雕《威伦多夫的维纳斯》是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图腾距今约20000多年,反映了那个时期人类作为群体的生存对延续后代的需要,因而对具有生殖力的女性形态的迷恋。

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展现了男女两性人体的健美,奠定了西方人体雕塑将人类视为宇宙中心的人文主义传统,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马约尔的雕塑是古典向现代转型的代表,他将女性人体的丰满与健硕赋予现实的人性与非现实的神性。即使在40年代现代主义最为兴盛的时期,西方的人体雕塑传统也没有中断,汉斯·贝尔默(Hans Bellmer,1902—1975)和亨利· 劳伦斯(Henri Laurens,1885—1954)这样的优秀雕塑家,也做过丰硕的女裸雕塑。盖斯顿·莱切斯(Gaston Lachaise,1882—1935)创作于1932年的青铜雕塑《站立的裸女》再次将女性的肌肉与乳房等身体各部位塑造的健硕无比,并赋予她一种英雄的气质。在20世纪的现代雕塑史上,一方面是贾柯梅蒂的枯瘦如柴、没有性别特征、在空气中即将消失的人物雕像;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在空间中膨胀的人物雕塑,特别是第二性特征明显的女性雕像。同时还有人体块面错位的立体主义雕塑,亨利·摩尔向自然寻取灵感的抽象雕塑。古典人体雕塑中的和谐的身体,在这里受到巨大的外力的挤压与拉扯而发生不同类型的形变,雕塑中身体的巨大变化表明了当代人所受到的异常激烈的身心压力。

我们确实可以从不同的雕塑人体中读出现代人的心理状态,所谓“身体的表情”,也是一种身体的政治与身体的社会学。报载北京已经有不少女性参加肚皮舞健身俱乐部,学习跳肚皮舞,向人们展示自己的性感动作和妩媚眼神。人们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以何种方式展现自己的身体,直接反映了一个时期的文化价值观念,这种非主流的青年亚文化群价值观的变化必然会在当代艺术中得到鲜明的表现。

尹智欣选择的雕塑语言是在写实主义雕塑训练基础上的自觉变形,而非原始雕塑中写实能力尚未完善的夸张造型,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尹智欣作品中的人物的肥硕造型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符号化风格选择,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此加以解读。首先,尹智欣作品中的丰滿人物突出的是躯干与四肢,而非性特征,这体现为他作品中的人物甚至像流行的时装模特儿一样,以光头的形象出现,将女性的头发和面部的表情淡化,从而突出身体的表情。尹智欣选择了“舞蹈”作为创作主题,是因为舞蹈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着重以形体和动作而非面部表情来表达人类的内在情感。在这里,动作、形体与雕塑所注重的身体获得了语言表达的一致性。

毫无疑问,尹智欣的作品具有某种幽默感,但他作品中的幽默感分寸掌握的较好,没有流于俗气的“恶搞”和扭曲的滑稽,相反,他作品中的胖女孩具有民间美术中的纯朴,人物在静默中呈现出一种宁静之美,她们的基调还是善良与健康向上的,这使得尹智欣的作品具有一种正气,受到不同文化层面的观众的喜爱。

当然,尹智欣也有一些用泡沫材料创作的舞蹈人物,这些人物以随意捆扎的形式形成饶有趣味的动感造型,更多地反映了青年一代无拘无束的生活理想,是一种青春趣味的表达。我比较喜欢他的《梁祝—化蝶》这一系列的作品,不仅是因为作品的体量较大,使用青铜材质,更是因为这一系列的作品,能够将人们熟悉的冰上舞蹈陌生化,在其中开掘出出人意料的生命的快乐,它们能够进入城市的公共空间,给更多的人带来的生活的乐趣。以这样的眼光来看待尹智欣的作品,就会觉得他所采取的变形夸张的语言形式非常自然。较之美国艺术家博特罗(Botero)的绘画和雕塑作品,尹智欣的作品更接近我们的文化和生活,更具有亲近感,虽然它们在某种形式上有相近之处。

我在《大众文化与微观政治》一文中指出,当代青年艺术家对艺术的定义和态度与我们已有很大的不同,最重要的一点是在青年艺术家的创作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对于当代社会的切入与表达,有关艺术语言和技术表达的问题不再居于中心,而是让位于对于现实生活和个人经验的综合性表达。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一定要寻找当代艺术中的前卫性,那么这不再是一种专注于艺术语言与媒介的“美学前卫”,而是一种重视社会生活变迁与个体感受的“社会学前卫”。80年代青年艺术家对于社会、政治的变革热情是在历史与传统的背景上所产生的理想主义的宏大叙事,而今天的青年艺术家更多地从个体经验出发,在微观沉潜的层面上折射出时代与社会的激烈变化。

作为初登艺坛的青年雕塑家,尹智欣的作品并没有前辈雕塑家那种纪念碑式的英雄气质,也没有他的老师辈艺术家在85以来的现代雕塑发展中所形成的尖锐的社会批判性,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断定这一代青年雕塑家没有社会责任感。事实上,尹智欣的作品已经流露出了新一代艺术家的价值观,这就是希望人们处在一个更为宽容、相互理解的生存环境中共同发展,他们从自身的生活体验出发,表达了一种真实的生活感受与生存理想,虽然格局似乎不够宏大,但更为真实地触及了现代社会生活价值观的变迁。尹智欣还年轻,他的艺术语言与追求都还处于发展之中,很难有一个确定的展望,但他不愿意在前人划定的范围内循规蹈矩地成长,而是努力寻找自己的一方天地,这种创新的冲动是艺术家最为可贵的品质,我祝愿他有一个光明的前程,虽然这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2006年8月26日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